『雕塑头条』中国百年雕塑——何健君

时间: 2023-10-12 22:30:47   来源: 雕塑

  《中国百年雕塑》讲述中国雕塑的历史,说长即长,说短即短。长则五千年,短则将近百岁。为什么呢?这取决于“雕塑”二字的定义与概念范围。先说百年史。严格地来说,今天个人会使用的“雕塑”一词,或者讲中国人有了“雕塑”之概念,仅始于20世纪之初,即“五四运动”后由早期留学欧、美、日的学者艺术家们带回的,是作为整个西方美学体系之重要组成部分介绍到中国来的。如蔡元培先生在创办教育之始时所说的:“音乐建筑皆足以表现人生观,而表示之最直接者为雕刻。”因此,可以说这个百年历史就是我们雕塑教育发展史。

  ■2005年作品《恒》获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纪念雕塑招标(亚洲)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06年作品《圆梦》获2008北京奥运景观雕塑设计大赛(全球)优秀奖

  ■2009年作品《恒》被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选为该区与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缔结为友好城区的纪念雕塑。放大铸铜并永久安装在叶卡捷琳堡市区

  ■2011年作品《对话》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和平雕塑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

  ■2012年作品《对话》入选由佛山市政府和中国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笫一届中国佛山-国际城市雕塑大展”

  ■2012年作品《青春的舞步》入选由长春市政府主办的笫十三届中国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并铸铜放大2.5米高,永久收藏于其国际雕塑公园。

  ■2014年作品《秋韵》获得福建省福州市政府主办的“2014中国福州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三等奖,并采用汉白玉雕刻放大至3米高,永久收藏于其国际雕塑公园。

  ■2015年作品《聚焦》入选由中国雕塑学会和海宁市政府主办的“2016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作品展”,并采用青铜铸造放大至6米,永久收藏于其国际雕塑公园。

  ■2016年作品《春天里》入选广州市天河区政府主办的“天河商圈雕塑设计大赛”,并采取不锈钢锻造喷金属漆放大至8米,永久收藏于天河商圈核心-正佳广场。

  ■2006年作品《田园交响曲》、《阳光雨露》获东莞市绿色世界城市公园雕塑设计招标(全国)第一名

  ■2011年作品《千年遗韵-琵琶》入选国家大剧院主办“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邀请展”

  ■2009年作品《千年遗韵.笙》入选省美协主办的纪念建国60周年全省美术展

  ■2009年作品《咏荷》在广州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第五届作品评比获得金奖

  ■2012年作品《千年遗韵-排箫》在广东传统工艺美术展作品评比中获得金奖

  ■2014年作品《聚焦》入选广东省美协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2016年获邀参加广州亚运博物馆主办的〝广东省首届体育雕塑名家邀请展〞,作品《盛装舞步》被收藏

  ■2016年作品《蓝天下》入选广东省美协主办的〝2016广东省体育美术展〞

  ■2016年作品《聚焦》入选广东省美协主办的〝中国风-岭南情第二届广东雕塑大展〞

  ■2017作品《横枪跃马》入选广西艺术学院主办的〝广西、广东、海南、西安—南北雕塑大展〞

  ■2017年作品《春之舞》入选广州市文广新局主办的〝穗、港、澳、台四地雕塑联展〞

  初见何健君,第一印象是他的温文尔雅所体现的低调,绝对看不到想象中艺术家的那种张狂和洒脱不羁的个性。墙上镜框里,雕塑界元老潘鹤先生为他题的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他艺术道路的座右铭。他话不多,点到即止,但谈到作品,谈到创作,每一句又都那么实在,那么精辟,就像他满室的作品一样,值得慢慢去体会。

  何健君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是艺术家在生活、生产等实践活动中提炼出来的美的创造。他对美有着一种执着和自信。无论是青铜系列还是汉白玉系列,现代样式还是汉唐风格,总体来说皆是唯美的。象征性的物品、组合、变形、几何概括等手法,无不体现着他对美的追求。唯美的作品在这个“以丑为美”吸引眼球的时代,是一阵难得的清风。传达“美”的概念让艺术家承受了不少压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唯美的讨论让艺术家们对涉足唯美战战兢兢。但30年过去了,唯美仍然是人们最喜欢的艺术样式,并且在艺术圈内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才真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在历史的潮流中,何健君坚持了自己的审美观,并相信“美”是对功利社会的对抗,更是人们内心的终极追求。

  著名雕塑家罗丹(Augeuste Rodin)在论及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时,曾强调:“一个雕塑家要使自己构造的人物真正成为艺术品,就要让它具有生命,让它活起来。”又说:“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一个雕塑家想要说明快乐、苦痛、某种狂热,如果不首先使自己表现的人物活起来的话,那是不会感动我们的,因为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一块石头的快乐和悲哀,对我们有什么相干呢?”罗丹的作品不仅注重外表形式的写实,而且注意表现精神和生命,从而使雕塑艺术呈现出永恒的魅力。何健君在艺术创作中,认真贯彻了这个理念。《临风》就是这样的作品,汉白玉雕刻成的少女,双手持花放在背后,踮起脚尖,仰着头,像在享受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作品通体透亮,洁白无暇,飘扬的裙摆和长发增添了浪漫情怀。但他并未苛求“少女”在形体上极端逼真,而是着眼于表现“少女”的神态和动态,他让这块汉白玉变成了活的生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我认为这件雕塑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视觉的愉悦性、内容的深刻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体验的丰富性与持续性。

  同一个系列的还有《咏荷》和《出水芙蓉》,虽然没有高度写实的人物形象描绘,但通过装饰手法的形体塑造和对材质的熟练运用,表达出神态自若、娴静与舒展的少女形态,从内到外没有激烈的情感表现,只把纯洁、典雅和优美的象征留在观众的心里。人物衣褶的处理手法更显老练,椭圆形的云状凸起,逐渐演变为他的专属创作语言——个人风格的“祥云”。

  在青铜作品中也可发现“祥云”的存在,例如何健君最钟爱的《千年遗韵》系列。《千年遗韵》是他对汉唐文化的致敬。且看《千年遗韵·琵琶》,唐代仕女侧骑着马,手抱琵琶,低头抚弄,衣袖飘飘,幻化成云。行云流水的衣饰使作品有种虚幻,仕女仿佛仍沉浸在盛唐的乐韵中,一晃却已千年。膘肥壮马雄健而沉着,线条浑厚有力,造型圆润饱满,步伐稳健。作品运用了兼工带写的手法,仕女的写意表达和马匹的细节描绘,相映成辉而又浑然一体。《千年遗韵·琵琶》是沉静的,同系列的《千年遗韵·笙》却是一种更为夸张的表达。仕女的衣带高高地向后扬起,手持竹笙,抬头看着观众,云状的衣褶变得概念化,并与膘肥健壮的骏马融合在一起,仕女像是脚踏浮云,自天上来。这件作品,使人感受到唐代绘画杰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所表现的重主观、意韵阴柔的艺术风格。这件具有浓郁的唐代华美、兼容并蓄风格的作品于2009年入选“建国60周年广东省美术大展”。

  在多件作品中,何健君体现了对马的喜爱。他将马的各种性格表达自如:或温顺忠诚,或稳健细腻,或概括简练,或激烈洒脱。作品《和谐》中,一对马儿耳鬓厮磨,有着爱侣般的亲密和忠诚;《八骏》中,群马奔腾,用现代简约的手法表现出速度感,马的每一块肌肉都好像处于紧张状态,似乎全身每一部分都活了起来,具有了生命,具有了美的魅力。这种外在形体和内在神态高度统一的艺术形象,使《八骏》成为一件雕塑精品。鉴赏者看到的已不仅是形体的表面,而是作品的内在力量和情绪,以及艺术生命力。“唐马”是何健君在创作中乐于借鉴的一种样式,他将唐马圆润强壮的特点融入其创作的马中,使得马的精神特质更明确:健康,积极,活力充沛。《马上发》是何健君的过渡时期作品。《千年遗韵》系列的“唐马”之后,他加重了马在作品中的表现力度,借以寄托个人情感,创作出更具特色的作品。《马上发》中,金色的大马也是后蹄踏着祥云,但前肢扬起,姿态激烈,配合着马背上射日的勇士。气势撼人,好一幅“骑射图”!及至《势不可挡》,这种霸气更是显露无疑,何健君以泥当笔,挥洒自如,作品表面磅礴嶙峋,布满快意的痕迹,酣畅淋漓。这种大写意的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的自然气韵,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何健君吸收了西方和中国这两个雕塑体系的观念和语言精华,却始终以中国思想为内核,艺术表达上讲求含蓄、委婉,言外传意,追求远而不尽的效果,并发展出个人的独特艺术语言。从他对人物身躯和衣褶处理的演变,可见一斑。他对形体概括的思考,令我不禁想起未来派的大师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的青铜雕塑《在连续空间中的独特形体》(Unique Forms of Continuityin Space)。例如《盼》和《寄相思》,人物的身躯由形状不规则的、飘动的块面组成,衣褶把周围的空间环境也裹挟进来,产生出欲动还休的错觉。而与未来派讴歌工业文明、摈弃学院传统的极端态度不同,何健君的雕塑更多地倾向学院和传统的人文审美。未来派式的几何造型只是他增添作品张力的一个手法,尽管他也曾尝试过有限的几件抽象雕塑,但相比于具象,抽象雕塑再往前发展容易流于形式,叙事性的减弱并不会特别有利艺术家表达内心情感,其“曲高和寡”的特性也不利于受众理解和接受作品。基于这样的考虑,何健君把握着具象和抽象之间的天平,探索出适合个人表达和受众理解的形式:在理性具象的基础上,加以适度的感性变形,研究中国本土模式、西方传统模式和西方现代模式,取各家之长为己所用。

  “我把抽象的思维和感情以具象的雕塑传递给人们,立体的雕塑,其力度是全方位的,带给人们的感受比起绘画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健君认为,雕塑的维度、质感、量感对于观赏者来说是更直观的感受,人类能通过不同角度的观赏和触摸来加深对作品的解读。而雕塑与绘画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异:雕塑是四维的,第四维就是它所在的环境。

  自古以来,雕塑都与建筑、环境密不可分,这也是它在中国艺术史上长期处在附属地位的原因之一——脱离环境的雕塑,精神气也就大打折扣了。而绘画刚好相反,绘画有着独立性,环境对于绘画的欣赏而言,反而会造成干扰。何健君强调:“一件雕塑作品,只有把它放置到一个合适的环境之中,它才算最终完成。”换言之,雕塑作品从艺术家手中诞生之后,仍然具有可塑性——它仍要生长。受众是它的另一个创作者,把它放置到合适的环境中使它“苏醒”,由此产生出更大的艺术感染力。

  何健君对雕塑和观赏者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得益于他的经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雕塑也逐步兴起。城雕在视觉文化上占有着城市广场、道路、公园、公共小区等空间,使公众参与到艺术中,并通过公众丰富当代视觉文化。它是一种各方参与的工程。这考验到设计者的综合能力,需要在政府要求、个人想法、投资方建议、环境制约和公众审美之间取得平衡。当时何健君做过不少城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5年至2007年间,何健君在城雕创作上有不少的斩获: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纪念雕塑招标(亚洲)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8北京奥运景观雕塑设计大赛(全球)优秀奖、东莞市绿色世界城市公园雕塑设计招标(全国)第一名、海南钢铁集团50周年纪念主题雕塑设计招标(全国)二等奖,等等。2009年,作品《恒》更被选为广州市天河区与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缔结为友好城区的纪念雕塑,放大铸铜并永久安装在叶卡捷琳堡市区。

  城雕是雕塑艺术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已经在大型雕塑创作上驾轻就熟的何健君有着另一种想法:把雕塑艺术推广到艺术爱好者家里,让作品与观赏者有直接的、甚至一对一的交流。因此,架上雕塑成为了他目前的创作重心。架上雕塑的个人探索性较强、创作风格明显、受公共外因制约较少,相对宽松的创作自由度令何健君热情迸发,灵感涌现,佳作频出。“架上雕塑要做到动静皆宜,既要为室内增添活力,又不能过于突兀。”何健君的这种想法,是一种设计观念。将设计观念纳入雕塑,强化雕塑的力量,是当前雕塑艺术创作要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

  在国外雕塑拍卖屡出天价的情势下,国内雕塑的一、证券交易市场却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雕塑创作时间长,也更耗费人力物力,但面对同等价格的雕塑和油画,人们似乎更倾向于选择油画。“这主要是观众不熟悉雕塑的语言,欣赏时受到局限。”何健君说,“所以,无论大小的艺术展会,我都认真参与,让更多的观众接触到我的雕塑作品,欣赏到雕塑的美。”

  十年磨一剑,何健君的艺术活力正在迸发。当我问他,是否期待得到别人的肯定?他说,每一件作品都先要得到自己肯定,才能期待别人的肯定。这种较真的态度也正如他对作品的要求: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美的渴望。随着时下人们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加深,定能与何健君这些处于上升阶段的雕塑家们,共享时代文化的美感。

上一篇:别再把拍照说成“ka-cha”啦这样说才最地道!
下一篇:【48812】卢浮宫探秘:艺术与前史的交错之美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